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背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以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抑郁障碍单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常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残留症状或慢性,可造成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核心症状以及其他相关症状,其中核心症状主要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以及精力缺乏。抑郁症障碍患者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常常还伴有其他认知、生理以及行为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反应迟钝、行为活动减少以及疲乏感。抑郁症具体表现如下。
一、主要临床表现
(1)情感症状:情感症状是抑郁障碍的主要表现,包括自我感受到或他人观察到的心境低落,高兴不起来,兴趣减退甚至丧失,无法体会到幸福感,甚至会莫名其妙出现悲伤。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都存在,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好转。但一天内可能出现特征性的昼夜差异,如有些患者晨起心境低落最为严重,傍晚开始好转。有些患者还伴有焦虑、痛苦、运动性激越等体验,“心乱如麻”,坐立不定,来回走动,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更加突出。有时这些体验比抑郁心境更为突出,因而可能掩盖抑郁心境导致漏诊或误诊。
(2)躯体症状:躯体症状在许多抑郁障碍患者中并不少见,包括体重、食欲、睡眠和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异常,国外有学者将这些躯体症状亦称为生物学症状,其典型的表现包括: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早晨抑郁加重;存在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早上较平时早醒2小时或更多囤食欲明显下降;1个月中体重降低至少5%;性欲明显减退。通常中重度或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都存在上述4条或以上的躯体症状,此外,部分患者还存在疼痛、心动过速、便秘等症状,当患者的激越或迟滞症状十分突出时,患者可能不愿或不能描述其他的许多症状,另外存在精神发育迟滞或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也无法详细描述主观体验,这种情况下客观观察到的躯体症状对于诊断尤为重要。
(3)认知症状:严重的抑郁状态时,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或损害。许多抑郁患者会描述存在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分心、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一般而言,这种抑郁性认知损害有些是一过性的,尤其是注意范围、集中注意力、记忆储存和再现等方面,神经心理测验或全面的精神检查可以发现这些认知损害表现,当抑郁症状缓解后,这些认知功能损害可恢复到病前正常水平,但也有些认知功能损害症状不随抑郁症状的缓解而缓解。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情感症状可能不典型,就诊时可能以认知损害为特征,严重者可达到类痴呆程度,容易被误诊,因此,对于表现为痴呆综合征症状的患者,需要仔细识别和治疗潜在的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患者往往还存在消极厌世、自杀的风险,需要认真评估和预防。
二、其他临床特征
抑郁症患者除了出现上述主要症状外,还可能具有某些特定的临床特征,如伴显著的紧张、忐忑不安或是幻觉妄想等症状,根据DSM-5中的症状表述,临床上可将抑郁症进一步标明是否具有下述不同特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到每一个患者,其抑郁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很难单一或局限于某一类症状,如内源性抑郁症可同时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1)焦虑性抑郁:抑郁发作时的同时还存在显著的紧张、忐忑不安,担心失控或发生意外等,常常因过度担忧而使注意力不集中加重,这一亚型的比例约占抑郁障碍的半数以上。严重的焦虑水平往往增加自杀的危险性。与不伴焦虑症状的患者相比,焦虑性抑郁患者治疗起效所需要的时间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高,年龄大、失业、受教育程度低等是出现焦虑特征的危险因素,另外,在综合医院的内、外科或基层全科医疗门诊保健患者中较多见。
(2)混合性抑郁:抑郁心境状态背景下患者出现激越、烦躁、易冲动等兴奋表现,达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部分症状学标准,如心境高涨、亢奋、自大、联想加快、精力充沛、参加高风险的活动(如无节制的购物或盲目投资等)、睡眠需要减少以及虽然睡眠时间少 但不觉得疲倦等表现,但病程不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或既往无双相障碍病史,混合性抑郁目前认为是双相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应监测病情变化,一旦达到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应及时修改诊断和治疗方案。
(3)内源性抑郁:内源性抑郁在抑郁发作最严重阶段愉快感完全丧失,即便有愉快感也至多是数分钟,对日常愉快事件刺激缺乏反应,症状晨重夜轻。同时伴显著的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早醒、明显的厌食或体重减轻,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抑郁症患者往往临床严重程度较重,自杀风险高,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需要住院治疗。
(4)非典型抑郁:非典型抑郁是相对于上述内源性或典型抑郁症而言,并不是少见,而是临床症状上的不完全一样,如有正性事件时心境可以变得愉快并持续较长时间;没有典型抑郁症的入睡困难,而是睡眠增加或过度睡眠没有食欲下降,而是食欲大增,基至体重也增加;没有情绪明显低落或自觉精力不济,而有全身沉重、肢体如灌铅样感觉;对外界评价比较敏感,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这种抑郁即为非典型抑郁,诊断非典型抑郁除了患者对正性事件可以有愉快体验外,还至少有下述症状的2项以上:极度疲劳和肢体沉重感(即铅样麻痹)、长期存在人际关系拒绝的敏感性、明显的焦虑、显著的体重增加或食欲增多,以及贪睡(后2项症状也称。反向自主神经症状。)。重要的是,非典型抑郁与双相障碍之间可能存在同源的精神病理学,临床医生对于非典型抑郁特征的抑郁发作患者需要鉴别双相障碍的可能。
(5)精神病性抑郁:抑郁障碍有时会伴有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与抑郁心境协调或不协调,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内容多涉及无能力、患病、死亡、一无所有或应受到惩罚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则与上述主题无关。有时患者会同时存在协调和不协调性的精神病性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出抑郁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则治疗难以有效,精神病性症状的存在往往是抑郁复发和精神症状反复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合用抗精神病药和维持治疗,有研究发现协调性精神病性抑郁障碍患者长期预后比不协调性的好,与无精神病性抑郁障碍患者的预后相似。
(6)紧张症性抑郁:紧张综合征在抑郁障碍患者中有时会出现,至少需符合下述2种表现不动(有亚木僵或木僵证据),极度激惹,极度抗拒,怪异的自主运动(有特殊姿势、刻板运动、做作或怪相证据),以及模仿言语或模仿动作等。因此,在临床中对于紧张症状的患者而言,需注意鉴别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7)孕产期抑郁:根据DSM-5的表述,孕产期抑郁是指在整个怀孕期间至产后4周内出现达到诊断标准的抑郁,可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女性在妊娠期或分娩后数周或数月里的抑郁发作患病率为3%~ 6%,并不高于一般人群的抑郁障碍患病率。有患者存在命令性幻听或存在婴儿被迫害的妄想导致杀死婴儿,严重的孕产期抑郁障碍患者也可出现其他一些精神病性症状。一旦一个女性产后有作精神病性的抑郁发作,此后每一次后续分娩的抑郁复发风险为30%~50%,孕产期妇女常存在明显的神经内分泌改变,以及需要适应孕产过程带来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变化,同时,治疗对母乳喂养的潜在影响以及抑郁障碍病史对今后家庭关系发展的长期影响,这些因素都是在制订孕产期抑郁障碍患者治疗计划时需要协同相关专科人员(如临床心理治疗师、妇产科医师等)共同认真考虑。
(8)季节性抑郁:季节性抑郁以季节性、反复发作的抑郁症为特征。季节性抑郁患者比正常人对环境的季节性变化更加敏感,常常在秋季和冬季(10月初至11月底)出现抑郁发作,而在次年春季和夏季(2月中旬至4月中旬)缓解,冬季型较夏季型多见,其发生常与光照的季节性减少有关,然后随着光照时间的季节性增加而缓解,与非季节性抑郁比较,季节性抑郁患者的职业和认知功能损害较少,因而较少接受心理和药物治疗干预,大量临床研究提示,季节性抑郁患者多数具有非典型特征,如食欲/体重増加和睡眠增多。
那么,如果得了抑郁症应该怎么办?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1)及时接受抑郁症正规的治疗。
国内研究显示,有92%的抑郁症不寻求治疗,全国地市级以上非专科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还不到20%。不少患者内心认为一旦被诊断为抑郁症就像被戴上了精神疾病的帽子,因此抗拒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治,其实抑郁症就像心理感冒,不应为患了一场感冒而感到羞耻;也有患者认为自己的很多抑郁症状,比如一些悲观消极的想法仅仅是思想观念的问题,身体的乏力、精力减退等也是生活习惯不健康的原因,希望通过自己调节来纠正抑郁症,但其实这些抑郁症的症状就像患了肺炎,会难以克制的发热、乏力、咳嗽、咳痰一样,是自己难以控制的,也像肺炎并不是仅通过好好休息、多喝开水就能治疗,而是需要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一样,抑郁症需要及时接受专业治疗,否则可能酿成不良后果。
(2)正确的认识抑郁症
有相关报道显示,由于不少抑郁症患者或因缺少科学知识,未察觉已罹患抑郁症,或因对抑郁症的治疗存在误解,讳疾忌医,而最终导致因抑郁症自杀身亡的人数逐年上升,所占比例已由去年的4%上升至近10%,数字如此触目惊心,必须引起各界关注。当发现自己有抑郁的倾向时,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患者才能早日康复,早日走出抑郁症的阴霾。
(3)相信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
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抑郁症患者由于带上了有色眼镜,常常悲观绝望,甚至企图杀死自己。其实,这是不理性状态下的不理性想法,所有治好的人回头想想自己原来的感觉,都会觉得好笑。所以,如果你自己抑郁了,就告诉自己,你只是情绪感冒了,你的情绪现在正在发烧,还会大喷嚏,现在很痛苦,但只要吃点药就会好的。